德国政府最近干了一件让人直呼“好家伙”的事:每年花13亿欧元养着15万名适龄乌克兰男性,现在却突然宣布“不养了”。
这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们要么回国参军,要么自己找工作,德国不打算再当“冤大头”了。
这事儿一出来,立马引发了不小的争议。
毕竟,乌克兰战争打了三年多,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,早就被难民问题和经济压力搞得焦头烂额。
极右翼排外思想一抬头,对乌克兰难民的态度也渐渐变了味儿。
乌克兰政府这边也没闲着,除了在国内动员,还盯上了那些已经跑到海外的乌克兰公民。
虽然不强行动员,但招募工作一直在推进,尽管进展不算快,但也算有点成果。
前不久,乌克兰驻波兰卢布林总领事馆的招聘中心代表彼得罗·霍尔库沙就透露,第五批乌克兰难民已经签了合同,准备在波兰的军队设施里接受45天的北约标准训练,之后就得回乌克兰参战。
这批难民大部分住在波兰,也有一些在德国、法国和捷克等国。
加入乌克兰武装部队后,他们可以选择前线岗位,也可以选后方岗位。
比如这次签约的难民里,就有三位女性选择了医疗护理工作。
不管在前线还是后方,乌克兰军队现在可是缺人缺得厉害。
欧洲现在有数百万乌克兰难民,虽然大部分是老弱妇孺,但也有几十万适龄男性。
这些人在所在国基本都找到了工作,比如波兰就有81万名乌克兰难民正式就业,成了波兰境内外国人里最多的群体。
联合国数据显示,乌克兰难民为波兰创造了3286亿兹罗提的GDP,折合887亿美元。
相比之下,波兰政府对乌克兰的援助加上对难民的救济,总共才403亿兹罗提,约合109亿美元。
这么一算,波兰从乌克兰难民身上赚的钱,可比它援助乌克兰的钱多多了。
德国这边的情况就不太一样了。
德国有15万名适龄乌克兰男性,每年从政府那儿领13亿欧元的社会福利。
现在德国政府不干了,觉得这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们应该回国参军或者工作,而不是在德国“吃白食”。
基民盟等党派也跳出来支持这一政策,认为德国应该庇护真正的难民,比如老弱妇孺,而不是这些能打仗能干活儿的适龄男性。
德国政府的这一决定,无疑给乌克兰难民问题又添了一把火。
欧洲国家对乌克兰难民的态度,其实一直挺复杂的。
战争打了三年多,经济和社会压力越来越大,极右翼排外思想也越来越严重。
很多国家开始调整对乌克兰难民的政策,尤其是对那些适龄男性。
波兰虽然从乌克兰难民身上赚了不少钱,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欢迎他们。
德国就更不用说了,直接断了这些适龄男性的福利,逼他们回国。
这种态度的转变,其实也反映了欧洲国家在援助乌克兰和自身利益之间的纠结。
乌克兰政府现在急需人力支持战争,但海外招募的难度可不小。
虽然有些难民愿意回国参战,但更多的人已经在所在国找到了工作,生活也稳定了下来。
让他们放弃这一切,回到战火纷飞的乌克兰,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欧洲国家这边,也在援助乌克兰和自身利益之间找平衡。
未来会怎么样,谁也说不准。
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随着战争的持续,欧洲国家对乌克兰难民的政策可能会越来越紧。
乌克兰难民的未来,其实挺让人揪心的。
他们背井离乡,在异国他乡努力生活,却又要面对回国的压力。
欧洲国家这边,也在经济、社会和政治的多重压力下,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。
这种复杂的局面,不仅关系到乌克兰难民的命运,也反映了欧洲国家在战争和难民问题上的困境。
说到这儿,不禁让人想问一句:欧洲国家到底该怎么平衡对乌克兰的援助和自身利益?
适龄乌克兰男性是不是真的应该回国参军?
这些问题,恐怕没有标准答案。
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战争和难民问题,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选择题。
它们背后,是无数人的命运和选择,也是国际关系的复杂博弈。
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一定联系我们
天盛优配-线上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博客-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