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突然对中国180度大转弯! 7月24日,印度驻华使馆突然宣布恢复冻结5年的中国公民旅游签证,外交部嘴上说着"欢迎",转头却给中国游客设下高门槛必须掏10万元存款证明,还得跑北上广才能递签。
印度悄悄对中国下了个"破天荒"订单:15万吨大豆油! 要知道,印度过去在农业领域严防死守,连一颗中国大米都不想放进来,如今却主动掏钱买爆中国货,连印度媒体都直呼"史无前例"。
莫迪这次是真不遮掩了。 就在去年,他还喊着要用230亿美元砸出"印度制造"取代中国,结果4年过去,制造业没崛起,外资却跑光了。特朗普突然对印度汽车、纺织品加征100%关税,直接掐住经济命脉。
逼到绝路的莫迪,只能回头抓住中国这根救命稻草。 但这场"示好"背后,藏着太多算计签证松绑却卡着存款门槛,买大豆油却不肯恢复直航,连合作都要逼中企接受50%持股上限。 印度这场变脸大戏,才刚刚拉开帷幕。
政策急转弯:签证松绑与15万吨大豆油订单7月23日,印度驻华大使馆的微博突然更新,宣布从7月24日起重新对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。 消息一出,中国外交部立刻回应称这是"积极举措",但转头就有人发现不对劲申请签证必须提交余额不低于10万元的6个月银行流水,还只能去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三地递交材料。
这种"开半扇门又加把锁"的操作,让旅行社老板们哭笑不得。 众信旅游的工作人员透露,咨询印度游的人数确实涨了,可一看存款要求,不少人直接打退堂鼓。 "不期旅行"的创始人谭小楠记得,2016年去印度时火车门都不关,马路上人车都得给牛让道,
现在虽然景点通了高速路,五星级酒店也添了中式早餐,但安全风险一点没少:游客还得躲着夜路、忌生冷饮食、避开偏僻小巷。
真正让市场震惊的,是印度贸易商的大动作。 7月底,印度进口商突然签下15万吨中国大豆油的超级订单,相当于印度全年大豆油进口量的近10%。 这批货将从9月到12月陆续发往印度。
放在过去简直无法想象。 印度农业部门向来把"保护本土"当铁律,宁可高价从阿根廷、巴西进口大豆油,也绝不向中国低头。 但这次新德里主动配合,把毛食用油进口关税从20%砍到10%,硬生生给中国货腾出市场空间。
印度《商业旗帜报》捅破窗户纸:政府正在电子制造等领域悄悄放行中企合资公司。 比如本土巨头迪克森科技,刚拿到批准和中国龙旗科技成立合资厂,专门生产手机、平板和智能手表。被美国逼到墙角:特朗普的100%关税与制造业梦碎
莫迪这次低头,全因被美国逼到绝境。 7月30日,印度商务部焦头烂额地发声明,说正在"评估特朗普关税声明的影响"。
评估这个词用得太委婉了。实际状况是,特朗普直接对印度汽车、纺织品加征100%关税,这两项正是印度出口美国的拳头产品。 印度气不过,跑去WTO提交报复性关税文件,结果美方代表眼皮都没抬印度手里根本没筹码。
更让莫迪心寒的是,他苦心经营四年的"印度制造"计划彻底崩盘。2020年,印度豪掷230亿美元启动"生产挂钩激励计划"(PLI),扬言到2025年要把制造业占GDP比重提到25%。 结果呢? 四年过去,制造业占比反从15.4%跌到14.3%,750家参与企业只完成37%的生产目标,政府承诺的补贴230亿只发了17亿,连零头都不到。
路透社拿到内部文件,发现官僚主义是致命伤。 企业抱怨"审批比生产还耗时",连信实、阿达尼这些本土巨头都摆烂阿达尼连太阳能设备都没订购,JSW集团干脆啥也没干。
印度电子制造业的遮羞布也被扯下。尽管莫迪喊着"去中国化",但2023-2024财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电子元件超过120亿美元,加上香港的60亿,占全行业进口一半以上。 印度手机协会负责人摊手:"我们60%的制造产能在中国,不和中国人合作,供应链根本转不动"。普京的算计:俄罗斯趁机推"中俄印三角"
印度这边刚转向,俄罗斯立刻嗅到机会。 7月底,俄罗斯副外长火速提议重启中俄印三方会晤机制,普京政府盘算着用这个三角联盟打破西方制裁。
但俄罗斯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。 莫斯科大学研究员私下透露,普京想玩"拉印制华"借印度制衡中俄关系,防止中国在联盟里一家独大。 证据很直白:俄乌开战后,俄罗斯军火商40%订单来自印度,光是苏-30战机和S-400导弹就赚了百亿美元。
莫迪当然心知肚明。 他一边让苏杰生对中国说"双边关系不受第三方干扰",一边继续参加美日印澳"四方安全对话",还在边境增兵。 这种"左手橄榄枝,右手砍刀"的套路,中国企业早就领教过小米被冻结的6亿美元资产,至今还在印度法院扯皮。经济现实:1024亿贸易逆差与供应链硬伤
所有算计在冰冷的经济数据前都现了原形。 2024年中印贸易额冲到1384亿美元,中国对印出口1204亿,进口仅179亿,逆差高达1024亿美元。
产业链真相。 印度喊着要建"电子制造王国",可本土工厂连个电阻电容都造不好。 新德里智库报告显示,一部"印度制造"手机里,75%的电路板、90%的麦克风来自中国。
连莫迪最得意的制药业也露了馅。 印度药企协会主席吐槽:"所谓本土药,原料药80%从中国进口,离开江苏、浙江的化工厂,印度连片退烧药都造不出来"。未愈的裂痕:10万存款证明与停飞的航班这场"和解"里藏着太多如鲠在喉的细节。
印度给旅游签证加上的10万元存款门槛,暴露了深层戒备。 在班加罗尔开旅行社的拉吉夫直言:"政府怕中国游客滞留打工,毕竟我们失业率都7.8%了"。
直飞航班更是成了照妖镜。 中印航线停飞五年,至今没有恢复计划。 想去印度的中国人,得先飞曼谷或迪拜转机,折腾十几个小时。
投资限制也没松绑。 中企在印合资持股不得超50%,电子、通信等"敏感行业"还得接受安全审查。 更讽刺的是,就在7月24日宣布签证放开当天,印度工商部同时对中国滚子链征收反倾销税。
印度商工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召集人沙阿说得实在:"我们需要中国技术,但不想被控制"。 这句话或许就是莫迪所有动作的最佳注脚。
天盛优配-线上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博客-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